此尊-麥寮拱範宮神農大帝是屬帝王尊龍袍惡面裝扮,有人問拱範宮神農殿中尊文面是何尊神?鎮殿的也是文袍文面的神農大帝,其文袍沒穿樹葉衣的神農大帝在許多老廟.大廟供奉比比皆是,只是一般觀感中神農大帝是穿樹葉的造型居多吧。

 


神農大帝
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農大帝稱呼很多,又稱「五谷王」、「粟母王」、「五谷先帝」,一作「五谷仙帝」、「先帝爺」或「神農仙帝」,或稱「開天炎帝」,又因他遍嘗百草,普對各種藥草做田野調查研究,所以又被稱為「藥王大帝」。

 

但民間的稱謂并不止此,尚有先農、先帝爺、藥王、藥仙、五谷仙、大帝、田祖、田主等稱,另有史可考者,神農也稱為土神,據《禮記月令》注:「土神稱神農者,以其主于稼穡。」

 

親嘗百草
神農大帝,即炎帝神農氏,是神話中的一個帝王。神農氏發明農業,相傳他親嘗百草,作為醫藥,他又定每日中午成立交換貨物的市,于是人類生活,才得更進一步,走向光明,因此,尊奉他為先農,也有稱他為藥王。

 

傳說中的神農,身長八尺七寸,牛首人身,長相十分怪異。當年其母游華陽之常羊,有感于飛躍之祥瑞,回去時就懷孕。種農出生后,三日即能言,五月即爬行,七月長齒,三歲便知農業之事。

 

神農氏是古帝,生于姜水,以姜為姓,始制耒耕,教民務農,故號神農氏。以火德王,又稱炎帝,在位時,嘗百草以療疾病,初都陳,后遷魯,立一百二十年而崩,葬長沙。農民、糧食商、藥商祭祀他為掌管五俗丰穰及藥草之神,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。

 

神農的性情好生惡殺,由于人民當時還不知道吃谷類,都以動物為食,神農便立志教人民開辟土地,種植五谷,使人民發現五谷之美味,勝于肉食,于是以谷類為主食,人民感念他的恩德,便稱贊他為「神農」,即「神明于農業」之意。

 

清朝雍正年間,詔准各地府州縣擇地設立先農壇,壇后立廟,并規定以紅底金字神牌作成先帝神位,命令地方官每年率老農致祭,而且,每年天下的第一大祭便是「祈農」之祭,也是在北平巍峨的先農壇恭行大禮,庄嚴肅穆,非常隆重。所祀先農,當為神農大帝,惟不詳始自何時,民間雕塑神像來奉祀他。

 

台灣民間對神農大帝的崇敬,并不亞于中國各地,以神農大帝為主神的寺廟就有一百多座,還有許多配禮神農大帝。

 

手持金黃稻穗
現在各廟宇所祀種農大帝的神像,都頭角崢嶸,袒胸露臂,腰圍樹葉,赤手跣足,一見而知神農大帝,是個原始時代的人。并且塑像的表情木訥篤實,親切溫和,就像平日鄉間小路常遇的庄稼漢一樣平實,「鄉土」,沒有特別「出色」的神貌。

 

神農大帝神像的手上,還拿著串串金黃色的成熟稻穗,更顯示他時時不離本行的敬業精神。神農大帝有白、黑、紅三種不同的「臉色」,據說與他嘗百草有關。總之,他的功勞又多又大,所以不同的面貌,正表現出他多重的身份及功德。

 

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,是神農大帝誕辰,奉祀神農大帝的廟宇,都有隆重的祭禮,香火鼎盛,年年祭典,因為農民、藥商、醫師等,都尊奉他為保護神。但近年來,因工商業發達,這種祭典已不再被重視,香客寥落,據說連廟門平常都緊鎖著。

 

神農大帝無論為我們現在所崇奉或遺忘,但他真真實實是與我們血肉相連,并提供我們美好生活條件的祖先。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忠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