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送子觀音
     「觀音」在古印度原型是孿生雙頭馬像,掌管善與惡之神。佛教東傳後,在魏晉南北朝時,其像為捲鬍男相,約在唐代武則天朝之後,漸改成女相,有政治的考量,也有信徒的需求,流傳迄今均為慈眉善目和靄可親的女相,深受仕女的崇拜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由於佛教宣稱觀音慈悲為懷,救助眾生,人們便在她的眾多功能之中,又加上了一項「送子」功能。這完全是世俗的需要,並非出自佛教經典。這也正說明,外來神明要想在中國扎根落戶,必須中國化與世俗化。
          佛教中,有六觀音、七觀音、三十三應現身、三十三觀音等說法,但裏面都沒有「送子觀音」。「送子觀音」是道道地地的民間創造。既然民間造出了「送子觀音」,自然會有不少「靈驗」出現。據清人趙翼《陔餘叢考》記載: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許洄妻孫氏臨產,危苦萬狀,默禱觀世音,恍惚見白氅婦抱一金色木龍與之,遂生男。
產婦生產時,痛苦萬狀,求告無援時,應可以叫喊出任何聲音,信奉觀音大士者,自然會喊出「觀音菩薩」來。「觀世音」者,何謂也?佛門答曰:「何世有危難,稱名自歸,菩薩覓其音聲,即得解脫也。」(《注維摩詰經》)是說,神通廣大的觀世音,在眾生受苦時,口唸她的大名,就會「觀」(不是「聽」)到這個聲音,立刻前往解救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再者,產婦在昏迷恍惚中,眼前會「出現」各種物像幻覺的,「看見」觀音菩薩前來送子,在虔誠者的幻覺中是可以出現的,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」!這也不足為奇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此外,產婦聲稱「見到」觀音菩薩前來「送子」,那麼自己所生之子,當然不同凡響,身價百倍。「母以子貴」,產婦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自然高了許多,寧肯說其有,決不說其無,產婦們何樂而不為?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由於人們崇拜送子觀音,所以那些沒有兒女的婦女,要到觀音廟裏去「竊取」佛桌上供奉的蓮燈,因為「燈」與「丁」諧音,偷來觀音的「神燈」,家裏自然會「添丁」。還有些人家,怕兒女長不大活不長,便要送到觀音廟裏去「寄名」,把孩子交給觀音菩薩「照看」,認為萬無一失。反正,信仰生希望,希望添勇氣,總是對世俗生活有助益,這種寄託也很好,逐漸就變成了流傳。

 

資料來源:宗教文化報   吳福在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忠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